主  页 > 版权资讯 > 行业动态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有点小众 朵卡萩作品版权花落浙江文艺社 2019-10-10 12:31:55 来源:浙江新闻 

其中,彼得·汉德克对中国读者来说应该不算陌生。他曾多次来华并接受采访。

他的作品集如《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无欲的悲歌》《左撇子女人》《缓慢的归乡》《去往第九王国》《形同陌路的时刻》《试论疲倦》在内的9种中文版书籍,均已经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比起汉德克,奥尔嘉·朵卡萩就更冷门了。各大门户网站上只有极少数论文和专访,甚至连豆瓣小组也没有成立。

不过记者得悉,她的两部力作《糜骨之壤》和《怪诞故事集》版权已于数月前花落浙江文艺出版社。其中长篇小说《糜骨之壤》同名电影获2017年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怪诞故事集》系作者最新作品。现译者正在宿夜工作中。

clip_image001.jpg

彼得·汉德克

2019年获奖者为彼得·汉德克(Peter Handke,1942—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剧作家。彼得·汉德克是当代德语文学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既是诗人也是小说家,既是编剧也是电影导演。作为德语世界的最重量级作家,汉克是所有戏剧史无法跳过的篇章。和其它的大师一样,他的成名作虽然写于1960年代却依然能超越我们这个时代。他的代表作包括剧本《冒犯观众》、小说《守门员对点球的焦虑》和维姆·文德斯电影《歧路》、《柏林苍穹下》。汉克于1968年获霍普特曼奖,1973年获毕希纳奖和奥比奖,2009年获卡夫卡奖,2014年获国际易卜生奖。

1967年他最著名的剧作《卡斯帕》发表,已成德语戏剧中被排演次数最多的作品之一,在现代戏剧史上的地位堪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1973年他因在戏剧方面的突出成就,获得德语文坛最高荣誉——毕希纳奖,当时年仅31岁。

他创立了颠覆性的“说话剧”,消除了布莱希特极力保持的演员与观众、戏剧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即“陌生化”或“间离”,获得2009年度的弗朗茨卡夫卡奖。大家熟知的电影《柏林苍穹下》也由他编剧。

clip_image002.jpg

奥尔嘉·朵卡萩

2018年获奖者为奥尔嘉·朵卡萩 (Olga Tokarczuk),波兰女作家,生于1962年,善于在作品中融合民间传说、史诗、神话,以及当代波兰生活景致。她在1987 年以诗集《镜子里的城市》登上文坛,而后接连出版长篇小说《书中人物旅行记》《E.E》《太古和其他的时间》等,受到波兰评论界的普遍赞扬。她先后以《太古和其他的时间》以及《白天的房子和黑夜的房子》获得两次波兰文学大奖“尼刻”(Nike)奖,既受到评论界的肯定,也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彼得·汉德克就是一个走在时代前面的人。

他创作的《卡斯帕》,在现代戏剧史上的地位堪与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相提并论,被誉为创造“说话剧”与反语言规训的大师。他的小说《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无欲的悲歌》等渗透了作家本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观念,他用最简单的笔调状出具有丰富内蕴的作品。2004年诺贝尔奖得主耶利内克曾评价:“汉德克是德语文学活着的经典,他比我更有资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016年,彼得·汉德克曾在上海的一次采访中表示:把诺奖颁给鲍勃·迪伦是对文学的侮辱。他说:“所以这是一个巨大的错误——把诺贝尔文学奖颁给鲍勃·迪伦。对我来说,文学是阅读的,而鲍勃·迪伦不能被阅读。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的这个决定,其实是在反对书,反对阅读。我不想让人误解,我还是会认为鲍勃·迪伦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比丘吉尔、肯尼迪还要伟大。但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他,其实没有什么意义,甚至是对文学的侮辱。这个决定很显然是一些不读书的人做出的。鲍勃·迪伦的词,如果没有音乐,什么都不是。所以我们要坚持语言本身的东西,这是我的基本立场。”

clip_image003.jpg

彼得·汉德克生平跌宕。

1942年,汉德克出生于纳粹德国占领下的奥地利克恩滕州格里芬一个铁路职员家庭,此地有德里纳河流过,又与斯洛文尼亚交界,因此生活着不少斯洛文尼亚人,汉德克母亲一家便是斯洛文尼亚人(斯洛文尼亚在1991年前是前南斯拉夫的一个加盟共和国),汉德克在这里度过了童年。

家庭生活对汉德克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母亲在与他的生父相识时,后者已是有妇之夫,在母亲怀孕时,生父便离开了他们母子,后来,母亲嫁给了一个德国军人,也就是汉德克的继父布鲁诺·汉德克。

这段婚姻将汉德克的母亲引入了痛苦的深渊,接受记者采访时汉德克曾这样描述那段记忆,“我看到了他酗酒无度的模样,看到他无尽地饮酒把钱都挥霍掉,看到他打我的母亲。我十一二岁的时候,能听到隔壁房间里传来的响亮的耳光声,我永远忘不掉这一切。”

早在幼年时,汉德克便从母亲那里听说两位在战争中身亡的舅舅的故事,他们在希特勒入侵斯洛文尼亚时是游击队员,后被强行送往苏联战场,为希特勒送了命。大舅曾在南斯拉夫的马里博尔(现为斯洛文尼亚的城市)学习农学。这两位素未谋面的舅舅是汉德克心头萦绕不去的影子,在他最重要的自传性作品《重现》中,汉德克化身为“弟弟”,前往南斯拉夫寻找他那同样学习农学的哥哥。

汉德克18岁时入读格拉茨大学法律系。格拉茨大学是奥地利顶尖的学府,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出过9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包括1961年的诺奖得主安德里奇。汉德克在18岁时进入格拉茨大学学习法律专业,但他的心属于文学和艺术。两年之后,他开始写作第一部小说《大黄蜂》,大学第4年,他毅然退学,全身心地进行文学创作。又过了一年,《大黄蜂》出版,剧场文本《骂观众》首演,引起轰动。在汉德克27岁时,母亲自杀身亡,44岁时,养父布鲁诺·汉德克去世,而他对生父更没有什么感情,他们第一次见面时,汉德克已经18岁高中毕业了。29岁时,汉德克与妻子离婚,这段婚姻只持续了6年……

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人生变故,汉德克却不为所动,依然坚持创作,只是在创作时,他的人生经历让作品变得越来越丰富、厚重。如今汉德克已经从摇滚少年变成了一个留着胡子、头发蓬乱、戴着眼镜、目光坚定的老人。2012年12月,汉德克过了70岁生日,这一天奥地利驻法大使邀请汉德克的翻译们一起参加生日晚宴,席间,汉德克请20位各个语种的翻译家用自己的语言朗读他的作品片段,优美、深邃的语言像音乐一样流淌在空间里。这是一场音乐会一般的晚宴。大师才可能享有的生日晚宴。

 

 
合作伙伴